Connect with us
Wise usd campaign
ADVERTISEMENT

经济

印尼寻求在国内产业与激增的中国进口之间取得平衡的方法

Published

on

大量中国产品进入印度尼西亚,冲击当地制造商。政府计划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征高达200%的关税以保护本地企业,但怕激怒中国。疫情后,本地中小企业难以恢复,廉价中国产品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环境,并导致大量失业。

大量中国产品涌入印度尼西亚对当地制造商造成了沉重打击,促使政府寻找安抚国内生产商的方法,同时避免激怒中国这个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

服装制造商–包括家庭计件生产商和工厂–都在寻求帮助,因为他们的市场份额被来自中国的低成本服装和纺织品所取代。在线购买的产品激增也加剧了这个问题。

雅加达工人的抗议活动促使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夫利·哈桑(Zulkifli Hasan)于7月宣布,政府将对来自中国的一些产品征收高达200%的进口关税,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电子产品、陶瓷和化妆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当地企业并防止裁员。

祖尔基夫利说,“美国可以对进口陶瓷或衣服征收200%的关税,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以确保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和行业“生存和发展”。

但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270亿美元。征收更高的关税可能会促使中国制造商在印尼的工厂进行更多投资,但也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北京进行报复。因此,政府在7月宣布,将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来监测和处理与某些进口产品有关的问题。

祖尔基夫利说,鉴于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导致纺织厂关闭和大规模裁员,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根据努桑塔拉工会联合会的数据,从2024年1月到7月,至少有12家纺织厂停业,导致12000多名工人失业。

在印尼的西爪哇省的万隆区–一个以蜡染、手工编织织物和丝绸等纺织品而闻名的地区–中国产品的进口导致数千名工人无事可做,没有固定收入,制造公司Asnur Konveksi的经理能·瓦蒂(Neng Wati)说。

“现在他们轮流工作。工人的数量保持不变,但工作被分配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休息了两个星期,其中一些人已经一个月没有工作了,”瓦蒂说。

在 COVID-19 大流行造成生意不景气之后,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许多工人转向电子商务以维持生计,当地一家中小型企业家组织的负责人南迪·赫迪亚曼 (Nandi Herdiaman) 说。该协会的 8000 名成员中只有60%在大流行后继续工作。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产品。该行业组织表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家庭工业的产出下降了70%。

中国产品进口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的结果,这导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但这也反映出随着亚洲地区实施各种自由贸易协定,亚洲内部贸易不断增长,以及西方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减弱。

泰国的行业组织也对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涌入表示越来越担忧,他们认为这极大地损害了无法竞争的国内生产商的销售。

在所谓的紧急措施中,泰国政府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7%的增值税,这与之前的规定不同,此前的规定仅对价格超过1500泰铢(44美元)的进口产品征税。该政策仅在今年7月至12月期间有效,以便让政府有时间研究该问题,然后再采用长期解决方案。

去年12月,印尼发布了一项法规,加强对3000多种进口商品的监控,包括食品配料、电子产品和化学品。但是,在国内工业表示它阻碍了本地生产所需的进口材料的流动后,该法规被撤销,政府开始考虑大幅提高关税。

虽然小型制造商遭受了最大的挫折,但大型工厂也受到了伤害。

在西爪哇生产背包和手袋等服装和配饰的PT Eksonindo Multi Product Industry的董事总经理珍妮·苏赫坦(Jany Suhertan)希望政府提高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的关税,但不要提高在印尼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进口关税。

他的公司使用的材料中有近一半来自中国。

“我不同意对原材料征收(更高的关税),因为政府应该保护供应链。如果它不安全,它将影响生产,”苏赫坦说。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发自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报道。)

Read the rest of this article here >>> 印尼寻求在国内产业与激增的中国进口之间取得平衡的方法

经济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斯洛伐克总理

Published

on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于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菲佐是乌克兰冲突后与普京保持友好的少数欧洲领导人之一。双方讨论可能涉及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问题。斯洛伐克总理终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呼吁和平谈判。

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星期日(12月22日)在克里姆林宫与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Robert Fico)举行会谈。菲佐是自乌克兰爆发敌对行动以来普京一直保持友好关系的少数欧洲领导人之一。

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俄罗斯电视记者帕维尔·扎鲁宾(Pavel Zarubin)在其电报(Telegram)频道上贴文说,“普京目前正在克里姆林宫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举行会谈”,并附上了一段展示两位领导人的短视频。

菲佐的访问之前一直没有宣布,斯洛伐克是北约成员国,也是欧盟成员国。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i Peskov)对扎鲁宾说,这是“几天前”安排的。

佩斯科夫没有透露会谈详情,但说可以“推测”会讨论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问题。

乌克兰今年宣布,不会续签将于12月31日到期的允许俄罗斯天然气通过其领土输送的合同。

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对失去天然气供应的前景表示担忧。

菲佐2023年10月再次出任总理,他当时终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与匈牙利总理维克托·奥尔班(Viktor Orban)一样呼吁进行和平谈判。

菲佐11月宣布,他将于 5月前往莫斯科参加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的仪式。

(本文依据了法新社的报道。)

Read the rest of this article here >>>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斯洛伐克总理

Continue Reading

经济

中国解除龙虾禁令 结束对澳大利亚的最后贸易壁垒

Published

on

China lifted its import ban on Australian rock lobsters, signaling the end of trade barrier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which had affected exports worth over $20 billion. This move follows diplomatic efforts and may benefit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who aims to improve bilateral relations before the 2025 election.

堪培拉星期五(12月20日)表示,中国已取消对澳大利亚活体岩龙虾的进口禁令。这标志着近四年来两国之间总计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贸易战的最后一道障碍获得拆除。

在与堪培拉关系恶化的这些年间,北京对超过12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出口产品实施禁令或征收报复性关税,涵盖从葡萄酒到木材等多个领域的产品。

经过多月的外交努力,龙虾贸易成为澳大利亚多项主要出口产品中最后一个仍受到中国制裁的产品。龙虾贸易每年价值50万美元。

“中国已经确认我们的活体岩龙虾可以重新开始出口到中国,”澳大利亚农业部长朱莉·柯林斯(Julie Collins)对记者说。

“这对我们澳大利亚的活体岩龙虾生产商和渔民来说是个好消息,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可以申请进口许可证,重返这个市场。”

柯林斯补充道,龙虾是中国实施的“最后一道贸易障碍”。

中国于2020年对活体岩龙虾实施了事实上的禁令,但始终否认该举措以及一系列其他惩罚性关税与与两国关系恶化至几十年来最糟糕的危机有关。

堪培拉打击中国海外影响力行动、禁止科技巨头华为参与澳大利亚5G网络运营、以及呼吁对对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起源进行调查,这些举动触怒了北京。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10月份在老挝与中国总理李强会晤后表示,北京同意恢复龙虾进口。

阿尔巴尼斯星期五在一份政府声明中表示,北京确认恢复开放,是澳大利亚工党政府自2022年5月执政以来在稳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方面采取“冷静和一致”态度的结果,让“澳大利亚出口面临的价值约 200 亿美元的贸易障碍已被取消”。

贸易壁垒的终结

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声明表示,在澳中两国关系处于低谷时,澳大利亚出口商在葡萄酒、大麦、煤炭、棉花、木材原木、燕麦干草、铜矿石及其精矿和红肉的出口面临障碍。

“取消龙虾限制标志着该时期所有悬而未决的贸易障碍都已得到解决,”声明说。

中国重新开放澳大利亚龙虾进口可能也会给阿尔巴尼斯带来政治益处。

阿尔巴尼斯必须在2025年上半年举行选举,而许多龙虾生产商来自关键战场州西澳大利亚州。

这位澳大利亚中左翼领导人在任期间花了大量时间试图改善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关系。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是美国主导的松散联盟的一部分,该联盟积极抗衡中国争夺太平洋地区主导地位的行为。

在北京的禁令实施之前,估计约97.7%的澳大利亚活体岩龙虾出口销往中国,每年超过1,600吨。

一些澳大利亚生产商已经在美国、欧洲、亚洲和中东找到了新的市场。

还有更多生产商为了规避制裁,建立经香港、河内和其他亚洲城市向中国出口的“灰色市场”。

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研究人员表示,该禁令实施后,澳大利亚仅对香港的出口量就增长了6100%以上。

出口商希望能在农历新年之前恢复出口,因为那时岩龙虾等美食需求量将大增。

(本文主要依据了法新社的报道。)

Read the rest of this article here >>> 中国解除龙虾禁令 结束对澳大利亚的最后贸易壁垒

Continue Reading

经济

迎战中国电动汽车激烈竞争 日本本田与日产传正在进行初步的合并谈判

Published

on

Japanese automakers Honda and Nissan are in preliminary merger talk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gainst Tesla and Chinese EV makers. A potential merger would create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automotive group. Following the news, Nissan’s stock rose over 20%, while Honda’s fell over 2%. The talks remain exploratory with no decisions yet made.

日经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星期三(12月18日)报道,日本汽车巨头本田(Honda)和日产(Nissan) 为提高彼此竞争力,正在进行初步合并谈判,以迎战特斯拉(Tesla)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共同社报道,如果本田和日产可以实现合并的计划,外界预期合并后的新实体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汽车销量仅次于丰田(Toyota)汽车集团和德国大众(VW)集团。

消息传出后,日产汽车股价飙升逾20%,而本田汽车股价下跌逾2%。三菱汽车(日产汽车是最大股东)股价也暴涨13%。

这两家仅次于丰田的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已于今年3月同意探索在电动汽车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报道,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星期三上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合作在内目前正展开探讨,也在磋商其他可能性,但尚未有所决定。如果有决定下来的事项,会发布消息。”

“我们正在讨论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未来在广泛领域和各个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最新的报道内容,但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一名本田汽车发言人星期三对法新社表示。

日产则回应表示:“报道内容不是由两家公司所公布的。正如本田和日产在今年3月宣布的那样,双方正在探索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

“如果有任何更新,我们将在适当时候通知我们的利益相关者。”

日经新闻报道,本田和日产正考虑以控股公司的形式运营,并将很快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在新实体中的持股比例及其他细节将在稍后决定,同时双方也希望最终将三菱汽车(Mitsubishi Motors)纳入控股公司框架下。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关本田和日产合并的探索性谈判尚处于早期阶段;然而,合并可能会导致大量裁员,已经出现可能会引发政治反弹的担忧。

电动汽车的激烈竞争

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电动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比亚迪等中国竞争对手的扩张。大众汽车集团正考虑首次关闭德国工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集团本月表示,将对其中国合资企业计提逾50亿美元的减记。

上个月,日产宣布裁员9,000人,大幅下调销售预测,并表示将把全球产能削减20%。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警告,形势“严峻”,并表示他将放弃一半的薪水。

日产过去经历了动荡的十年,其中包括2018年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被捕,震惊各界。他后来弃保潜逃,并藏身于一个音乐设备箱逃离日本。

日产与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Renault)的联盟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段坎坷历程,两家公司目前正在“重新平衡”他们的关系。

本田汽车今年5月宣布,计划到2030年将对电动汽车的投资增加一倍至650亿美元,这是其三年前设定的到2040年实现100%电动汽车销售的雄心目标的一部分。

日产也已表达了类似的雄心。该公司今年3月表示,未来三年计划推出的30款新车型中,有16款将会是“电动车型”。

2023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得益于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日本企业因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失去了竞争优势。

2022年日本销售的汽车中只有1.7%是电动汽车,而该比例在西欧为15%,在美国为5.3%。

(本文主要依据了法新社的报道。)

Read the rest of this article here >>> 迎战中国电动汽车激烈竞争 日本本田与日产传正在进行初步的合并谈判

Continue Reading

    Copyright © 2023 Siam News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