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Wise usd campaign
ADVERTISEMENT

中国

中日韩促成日韩与中国的接触

Published

on

Japanese Senior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Takehiro Funakoshi, South Korean Deputy Foreign Minister Chung Byung Won and Chinese Assistant Foreign Minister Nong Rong pose for photos prior to a high-level meeting in Seoul on 26 September 2023. (Photo: Reuters)

作者:Ryosuke Hanada,麦考瑞大学

中日韩外长会议于2023年11月26日在韩国釜山举行,这是自2019年8月以来的首次会议。虽然会议本身是例行性的,对地区事务没有立即影响,但中日韩外长会议的恢复表明“三边关系的二对一逻辑

尹石烈政府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推迟后 最终决定 在与东京和解的情况下主办中日韩会议 和睦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 这 共同的看法 将中国视为挑战以及美国重振美国的努力 美国-日本-韩国 三边防务伙伴关系巩固了首尔和东京以三边形式与北京共同接触的基础。

这让中日韩回到了它的起源——一项由日本主导的倡议,不仅旨在升级与邻国的关系,还 历史恩怨,同时也与首尔合作 推动 亚洲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 日韩启动首个双边联合研究 自由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协定)于 1998 年,即与中日韩一起举行的第一次非正式中日韩三边峰会的前一年 东盟加三峰会 1999 年。尽管过去二十年历史性和解的尝试均未成功,但日本的努力最终导致了 三边投资协议 2012 年。

但在 2010 年代,韩国和中国加强了双边合作,推出了 双边自贸协定 2012年谈判,日韩FTA谈判 2004年冻结。 2012年安倍晋三上台后,韩国和中国强调“共同历史”并共同批评安倍是历史修正主义者。 在此期间 2015中日韩峰会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和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在安倍面前呼吁“正视历史的精神”。

朴槿惠和文在寅担任总统期间,日本也优先考虑与中国的直接沟通,因为 巩固日美关系,而不是与韩国联手对抗中国。 自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来 打破坚冰 自2014年会晤以来,日中双方一直保持着沟通和交流 就实际领域达成一致 的合作。 尽管日本推行了横跨印太、欧洲甚至俄罗斯的全方位外交政策,但只有日韩关系仍处于停滞状态。 他们的最低潮

现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烈又回到了原来的中日韩合作架构,即东京和首尔共同与中国接触。 但自25年前第一次会面以来,三个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的经济和军事规模让日本和韩国相形见绌。 早在2000年, 中国经济 其面积还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 截至2022年,中国名义GDP为17.9万亿美元,约为日本4.23万亿美元的四倍,几乎是韩国1.6万亿美元的十倍。 日本的 军费 2000年是中国的两倍,但现在还不到五分之一。 虽然韩国的军费开支在20世纪90年代与中国相同,但现在也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这种结构性变化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中日韩合作。 虽然它曾经是日本和韩国利用其经济优势与中国接触的框架,但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 二对一的逻辑现在是两个小国面对一个庞然大物。 现在,中国在两国之外看到了美国的影子,必须考虑如何激励两国与华盛顿分道扬镳。

新建立的岸田-尹伙伴关系将使两国能够共同与中国接触。 但这一次并不是为了让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也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国内规则和制度。 两国应通过将其锚定于三边机制来稳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以在各自的双边谈判中保持对中国的影响力。

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日韩两国战略利益融合、共同面对中国,而且还需要使双边关系具有韧性。

然而日韩政治关系远不稳定。 2023 年 11 月, 首尔高等法院判决 下令日本政府向前慰安妇支付赔偿金。 2023年12月,韩国最高法院 已订购 几家日本公司向一些前战时韩国雇员提供补偿。 日本外务省 批评的 这些裁决违反了 1965 年的条约。 虽然公开民调数据 表明积极 两国的观点正在回归,岸田政府已经 克制的 避免反应过度——太多未解决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

中国已经在考验日本和韩国。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没有出席2023年中日韩外长会午餐招待会和联合记者会,这反映出中国的

中日韩框架以及美日韩三边峰会为东京和首尔每年提供与美国和中国领导人会面的独特机会。 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的外交和政治领导力将决定他们能否有效利用这一机会,在东北亚保持平衡的威慑和接触。

Ryosuke Hanada 是麦考瑞大学安全研究和犯罪学系的博士生。

帖子 中日韩促成日韩与中国的接触 首次出现于 东亚论坛

Read the rest of this article on East Asia Forum

Continue Reading

中国

特朗普总统任期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

Published

on

特朗普赢得2024年大选,威胁对进口商品征税,影响全球经济。他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持续,世界需减少对美国依赖,加强合作。


Key Points

  • 唐纳德·特朗普若赢得2024年大选,或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凸显了美国作为技术强国的地位,以及其内向型产业政策带来的全球依赖问题。

  • 美国实施高关税和补贴政策对全球,尤其是中国和欧洲,造成影响。中国需应对工业产能过剩,欧洲则在补贴竞赛中投入大量资金。

  •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干预减少,未来政策或继续现有路径。世界需学习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应对不断增加的全球挑战。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再次胜出,他可能会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这无疑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以其庞大的技术投入和创新成果,如研发支出和诺贝尔奖获得数量而闻名,从而确立了其全球技术霸主地位。然而,全球其他国家需要避免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以免单一倚赖导致被动。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哈里斯上台,美国“美国优先”的政策倾向仍然会持续。这一政策自巴拉克·奥巴马时期就已显现,目的是保持技术主导地位并重新控制工业生产。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选择通过对多数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本土制造业,即使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承担较高价格。

现任总统乔·拜登虽以更礼貌的方式,却进一步加大了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关税,例如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等产品征收高达100%、50%甚至25%的关税。这些措施试图在气候紧急的背景下延缓能源转型,以保护美国制造业。

在全球范围,欧洲和中国面对美国的产业政策及补贴措施也相应调整其战略。中国需要应对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增加国内消费并寻求多元化的贸易伙伴。而欧洲则在补贴竞赛中投入巨额资金,试图与美国匹敌。然而,这些经济举措无疑正在损害世界经济,同时可能影响到如非洲大陆电力系统电气化等紧急需求的满足。

在地缘政治层面,大选结果可能带来不同的国际政策走向。欧洲面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安全挑战,尝试通过结束与中国的关税战以获得贸易平衡,并在此过程中重新获取能源主权。另一方面,尽管特朗普政府可能继续保持干预主义的低调,但也不大可能在和平、气候变化或贸易自由化上有重大进展。

世界各国需警觉,尤其在特朗普如若重新执政且对对外政策向内偏移的情况下,全球合作及减少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将愈加突出。美国政策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其他国家需独立构建其经济和政治战略,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变化。

Source : 特朗普总统任期将如何改变全球经济

Continue Reading

中国

特朗普的胜利对乌克兰、中东、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

Published

on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担忧:可能改变乌克兰、中东政策,削弱北约关系,加强对华立场。国际紧张加剧,美国盟友关系或受影响。


Key Points

  • 唐纳德·特朗普可能于2025年重返白宫,且共和党或控制参议院,这引发盟友担忧与敌人期待。在乌克兰,特朗普可能会迫使停火并承认俄罗斯领土收益,施压欧洲盟友。

  • 中东方面,特朗普继续支持以色列和沙特,可能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立场,鼓励内塔尼亚胡行动。特朗普或将限制内塔尼亚胡以换取与普京就乌克兰达成协议。

  • 特朗普处理中国关系可能更加务实,同时可能增加关税。亚洲盟友对其安全承诺存疑,尤其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国家安全政策或更加不稳定,引发区域紧张。

唐纳德·特朗普预计将在2025年1月重返白宫,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配合下,这一前景引发国际盟友的担忧和部分美国敌人的欢呼。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可能会试图以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领土收益为代价,推动停火,并迫使基辅和莫斯科达成协议。此外,特朗普可能会满足俄罗斯要求,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将给欧洲盟友施加重压。

在中东,特朗普一直是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坚定支持者,可能会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目标一致。内塔尼亚胡试图击溃伊朗支持的实体,计划在黎巴嫩和伊朗展开行动。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助长内塔尼亚胡的积极性,同时为与普京的谈判提供筹码。

针对中美关系,特朗普可能延续其首个任期的策略,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包括提高关税,不过也不排除达成务实协议的可能性。同时,他对北约的承诺似乎不坚定,会对台湾及其他亚洲盟友的安全保证构成不确定性。特朗普与朝鲜的接触历史表明,其处理外交事务时可能挑战极限,增加东北亚紧张局势。

全球形势因特朗普的潜在外交策略而变得更加不稳定,尤其是乌克兰、中东和亚洲地区的紧张关系。所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紧张,甚或促成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现有多方将竭力优化自身地位,以应对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可能造成的复杂挑战。

Source : 特朗普的胜利对乌克兰、中东、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意味着什么

Continue Reading

中国

西方可以从中国人工智能经济方法中吸取的三个教训

Published

on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注重实用性、快速适应和从错误中学习,愿意接受不完美,通过实际应用释放人工智能的经济价值。


Key Points

  •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中国,尽管系统不完美,但企业通过快速学习和适应提升效率。例如,海底捞使用简单的人工智能系统“小美”处理客户互动,即使其并不复杂,但仍大幅改善了业务。

  • 中国重视人工智能的实用性,如医院利用AI优化患者服务,以降低候诊时间,提高处理效率,着眼于具体需求而非尖端技术。

  • 中国灵活调整AI应用策略,通过实践和错误中学习成长。例如,海底捞在智能餐厅技术受限时,采用员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策略,提升用餐体验,显示出其配置改变和适应的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广泛应用,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娱乐、学习和护理方式。从酒店到医疗保健、娱乐到教育,它正在重塑我们熟悉的世界。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速度并不一致。西方国家倾向于追求完美,企业在部署人工智能系统前通常耗费相当的时间进行完善,而中国走上了一条更具务实性的道路,强调速度和适应性而非完美执行。

中国企业往往愿意承担风险,接受人工智能目前的局限性并观察其结果。这种战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中国餐饮连锁品牌海底捞在2016年推出的小美,一个用于处理顾客预订电话的人工智能系统。尽管不够完美,但其通过每天管理数万次的客户互动,证明了在未达到技术顶尖水平之前,人工智能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满足基本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西方更多关注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尖端技术,虽然新颖,但未必能立竿见影地影响日常生活。中国的一些医院通过人工智能处理繁杂但重要的日常任务,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

尽管快速应用人工智能带来了挑战,但中国企业从持续的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例子,如日本的长崎机器人酒店,因过于追求新潮而忽略了实际运用,导致了失败。中国企业则采用更为实际的策略,将适用且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服务中。

总体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采取的务实态度,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取得领先地位。尽管在技术复杂性方面仍存在不足,但这种接受人工智能缺陷并适时调整的方法,释放了其经济潜力,这也是为何在速度和适应性至关重要的领域,中国能够弥补技术缺憾,实现实践突破的原因。

Source : 西方可以从中国人工智能经济方法中吸取的三个教训

Continue Reading